1. 首页 > 健康管理

艾炙去除湿气的方法有哪些

  艾炙去除湿气的方法有哪些?艾灸是一种中医使用的针灸疗法,是一种使用艾叶制成的的药物,通过加热对人体产生作用,从古时候流传至今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,可见艾灸的重要性。关于艾炙去除湿气的方法有哪些以及艾炙去除湿气的方法有哪些,艾炙去除湿气的方法图片,艾炙去除湿气的方法是,去湿气的方法艾灸,艾炙能去湿气吗等问题,猫扑健康将为你整理以下的日常知识:

艾炙去除湿气的方法有哪些

艾炙去除湿气的方法有哪些

  艾灸是一种中医使用的针灸疗法,是一种使用艾叶制成的的药物,通过加热对人体产生作用,从古时候流传至今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,可见艾灸的重要性。

  很多人感觉肚子老是胀胀的,有硬块,而且脸上容易起很多疹子,这都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。

  而体内有湿气的话,使用艾灸疗法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。

  下面几种艾灸去除湿气的方法。

  1、取关元穴:位于脐下3寸,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。

  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、补肾固精等功效。

  2、取命门穴: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,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,为元气"住宿"的地方。

  3、取足三里穴:外膝下3寸,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。

  4、取丰隆穴:小腿外侧的中点,肌肉较鼓起的地方,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。

  5、取解溪穴:脚背、踝关节活动的凹点。

  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,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。

  6、中脘穴:位于人体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4寸。

  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,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,例如腹泻、腹痛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烧心、嗳气、目眩、耳鸣等等。

  7、承山穴: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,委中与昆仑穴之间,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,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,就是承山穴的位置。

帮你远离病邪、减少湿气、排出瘀血的3个好方法,自己在家就能做

   本 期 导 读

   学会了,能自己解决多数常见小毛病。

  

  

  

   前几天,朋友一句感叹说:「人这一辈子,就绕着医院转了。

  」

  

  

   谁说不是呢?生命很脆弱,人也很容易生病, 如果没有医学常识,就连得了小小的感冒,可能都得去趟医院才能好 。

  

  

  

   但现在生活压力大,每个人都很忙,以至于很多人身体上出现了些小病小痛,都抽不出时间去看,小病忍着忍着可能就发展成了大病。

  

  

  

   如果自己能掌握点中医 养生 技巧,平时身体不适自己调一调,其实能节省不少花在医院上金钱和时间。

  

  

  

  

  

   从中医角度而言, 刮痧、拔罐、艾灸 这3种方法,门槛不高,容易学会,而且适用范围比较广,像常见的湿气重、痰多、体内有瘀血、体弱多病、阴阳失调等,都可以调理,因此比较适合大众 养生 。

  

  

  

   这3种方法各有所长,但它们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 恢复经络畅通,促进气血运行,保持身体的和谐 健康 。

  

  

  

   刮痧——驱寒排毒的首选

  

  

   刮痧,是站在身体角度思考, 通过刮拭对经络气血的刺激,让体内的正气活跃起来,将邪气(垃圾)清除体外,从而促进经络畅通,使恢复脏腑功能的方法 。

  

  

  

   很多朋友为了出痧而刮痧,操作时力量很大、很疼。

  其实,合理的刮痧是不疼的,而且 痧不是医者刮出来的,而是患者自己的气血被导引活跃后,人体自动清理出来的 。

  

  

  

   能否出痧取决于两个条件

  

  

   第一个条件是病位在肌表

   比如,受了寒,开始打喷嚏、流清涕、还有点怕冷,这说明寒气刚侵袭身体,这时在颈部后面的 督脉和两侧的膀胱经(身体第一道屏障) 从上至下刮拭,多数人会刮出痧来,身体症状也随之消失。

  

  

  

   如果错过这个时机,不久可能就会出现 发烧、咳嗽、喉咙痛、头痛 等症状。

  这时再去刮拭督脉和两侧膀胱经,就很难出痧了,因为外邪从肌表入里了。

  

  

  

   第二个条件是正气一定充足

   我们在局部轻轻刮拭,导引正气活跃起来,如果能量是充足的,身体的本能会发现原来身体里面有这么多垃圾,正气就将邪气清理出来。

  

  

  

   刮痧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,就可以将身体里面的垃圾的清理出去。

  

  

  

   很多人误以为痧是刮出来的,其实 刮痧的本质是在导引气血,出不出痧,由身体决定 。

  

  

  

   身体 健康 不出痧,正气不足不出痧。

  当然,出痧也不见得是坏事,将体内垃圾清理出来,总比在身体里面捣乱要好得多。

  

  

  

   刮痧的工具及手法

  

  

   工具:

   1、刮痧板、边缘圆润的汤匙

   既然刮痧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刮拭导引正气,对于工具的要求不用太高, 只要边缘圆润就好 。

  

  

  

   所以不用纠结刮痧板的材料,除非是高热等特殊情况,才需要选择更有能量的刮痧板。

  

  

  

   2、刮拭时要先涂抹润滑的介质

   以免刮拭的时候弄破皮肤,比如特制的刮痧油, 润肤油,厨房的橄榄油、植物油 也可以临时使用,甚至清水也可以。

  

  

  

   手法:

   1、 持刮痧器具,倾斜45度,沿经络走向,由上至下,由内至外,每次刮拭3厘米,刮拭10—20次,至痧象不变化为止 ,再向下刮拭,直至不出痧。

  

  

  

   2、刮局部穴位时,固定一点, 按同一方向反复刮拭。

  

  

  

  

  

  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刮痧?

  

  

   心脏功能比较弱、皮肤病、孕妇、癌症患者等人群不适用。

  而血小板低、紫癜、血压过高 的人,应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适合刮痧,并由他们操作,居家自我操作要慎重。

  

  

  

   大部分疾病

   可以通过拔罐来调理

  

  

   如果刮痧时不出痧,可以用拔罐法来深度祛瘀排毒。

  如果你平时比较虚——正气弱,刮痧时不出痧,很有可能是病位不在肌表,而是在更深处,此时可以选择拔罐。

  

  

  

   拔罐有散除身体瘀结、加速血液流动、排出身体垃圾、将寒气清出体外的作用 。

  

  

  

   比如长期的颈椎病、肩背部僵硬板结,如果刮拭半小时还没有反应,说明病位深,气血调动不过来。

  

  

  

   这时, 在后背两侧的天宗穴、肩井穴拔罐 15分钟 ,可能就有黑紫色罐痕(也可能初次拔罐没有任何反应,第二天再拔,或者连续拔几天罐痕的颜色才变化),但坚持下去,颈椎就会舒服很多。

  

  

  

   在我的经验中,用拔罐法调理颈椎问题的效果很不错,大家平常不妨一试。

  

  

  

   拔罐除了调理颈椎问题,还能调理很多慢性问题。

  

  

  

   有一次,我母亲感冒痊愈后,第二天早晨有些咳嗽,我在她后背第三胸椎(平双侧肩胛骨内角)旁开两指宽的 「肺俞穴」 拔罐,留罐十分钟,没有罐痕。

  

  

  

   晚上再拔, 颜色变暗红 ,第二天晨起再拔, 颜色紫暗,咳嗽减轻 。

  第三天晨起又拔,结果 出密集的小水泡,咳嗽消失 。

  

  

  

   第四天继续拔, 部分水泡破溃,流些淡红的血水 ,用干棉球蘸净。

  

  

  

   第五天再拔,渗出几滴鲜血,说明穴位局部恢复正常。

  之后,破溃的皮肤很快结痂,现在局部皮肤看不出任何变化。

  

  

  

   为什么老人家有这样的反应?前几年,母亲曾经有过晨起咳痰伴有血丝的情况,经过辨证疏理经络配合药物,貌似痊愈了。

   而利用这次感冒后「肺俞穴」将残存的垃圾彻底清理干净了 。

  

  

  

   拔罐补虚,最适合在后背脊柱两侧的「背俞穴」操作 。

  背俞穴是脏腑与外界沟通的通道,是什么脏腑的慢性问题,就可以在相对应的「背俞穴」拔罐来增强脏腑功能。

  

  

  

   平时拔罐不要超过四个罐

   应用拔罐法为自己和家人调理身体时, 建议一次不要使用超过四个罐 ,不需要全身群拔,以免无谓的消耗气血。

  要知道,在需要的穴位上精准操作才是有效合理的调理方法。

  

  

  

   推荐大家使用抽气罐,抽气罐操作简单,而且不用明火,风险较低。

  平常操作时, 用抽气枪抽气三下,留罐10—15分钟,每天一次,至罐痕消失为止 。

  

   拔罐后出泡是好事

   有的人体态丰胰,湿气大,拔罐后可能会出水泡, 出泡是好事,是体内除湿的表现 。

  

  

  

   如果 水泡明显、数量多、色白是寒湿 ;如果 水泡不明显、数量较少、色微黄或浑浊是湿热 。

  水泡较小、密集集,可以不用处理,接着拔; 水泡较大,需要挑破,用碘盯消毒,涂抹紫药水 。

  

  

  

   女性朋友经期的时候不拔(除非调理月经不调) 。

  对于某些热证、实证,需要拔罐放血的,需要请专业的医生来操作。

  

  

  

   身体长期虚、虚胖、寒湿重,

   一灸了之

  

  

   艾灸能调什么问题?

   很多朋友都懂得不少 健康 知识,有时提到某某病痛,人们会脱口而出:艾灸吧!

  

  

   现在,人们的饮食肥甘,又喜食大量寒凉的饮品和反季节水果,熬夜。

  

  

  

   夏天长期使用空调、风扇,这样的生活习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体内寒湿较重,身体抵抗力差。

  

  

  

   很多人容易上火(口舌生疮、咽喉肿痛等),更有甚者虚阳外越,如有血压增高、身体虚热、手脚凉等症状。

   在中医看来,这就是典型的阳虚(阳气虚弱) 。

  

  

  

   正如著名中医李可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: 「阳虚者,十之八九;阴虚者,百不见一。

  」 艾灸,正是专门调理身体阳气虚弱的好方法。

  

  

  

   什么是艾灸? 就是用艾绒、艾条在穴位上以直接灸或悬灸等 方式, 给予温热刺激,随着热度的渗透,加速气血在经络的运行而达到恢复身体 健康 的一种方法 。

  

  

  

   所以,灸法特别适合 虚证、寒证、瘀证 。

  

  

  

   如何艾灸?

   在家里,你给自己或家人灸时,比较方便的操作方式是用艾条悬灸, 手持艾条,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置于穴位两侧,艾条的火头接近穴位,以被灸部位感到温热舒适为宜 。

  

  

  

   艾灸时的注意事项

   给自己或家人艾灸时,体位一定要舒适, 不要对着任何风口 。

  

  

  

   艾灸后可能会起泡,这是水湿出来的表现 。

  水泡可以自然地干瘪,也可以刺破,消毒。

  有人体内寒大,感知能力下降,艾灸时要注意避免烫伤。

  

  

  

   每次艾灸的时间要以身体感受为主,比如 灸腹部的穴位,施灸后要有全腹温热舒畅、直达深部的感觉。

  

  

  

   如果灸后出现下牙痛,可以按揉与疼痛部位同侧的大肠经的易堵塞穴位(手三里、曲池、合谷穴) ; 上牙痛可以按揉同侧胃经的易堵塞穴位(颊车、足三里、丰隆、内庭穴)。

  

  

  

   经络畅通,脏腑安和,身体和谐 。

  这是 刮痧、拔罐、艾灸 等技法作用身体的最终目的。

  

版权声明:本文来源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,猫扑健康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,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。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79111873